坐下来独立学习

原文:On sitting down to study independently | Patreon

在过去两年里,我与众多认真的成年学习者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人为了支持自己真正关心的创新或职业项目(例如他们的创业公司),独立钻研一些技术性学科(如物理)。在这些对话中,我观察到一个出人意料的共同现象。我们通常会花费大量时间讨论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从课程设置、知识理解、记忆方法,到练习技巧、熟练程度等各个方面。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在谈话进行一两个小时后,往往会发现,尽管这些学习者态度认真,但他们在坐下来学习时却遇到了困难。

如果书本始终无法翻开,那么之前所有关于理解和记忆的讨论都变得毫无意义。随着我越来越频繁地遇到这种情警,我逐渐意识到这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问题。许多学习工具和资源往往假设,认真的学习者最需要的是清晰的讲解、及时的反馈或有效的练习方法。但实际上,对于很多学习者来说,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如何调整生活方式和心态,以确保他们能够投入时间学习他们想要学习的内容。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他们需要在「自我调节」方面得到帮助。

我讨论的并非那些对历史作业不屑一顾的叛逆少年。这里探讨的是那些聪明、有上进心、富有创造力的成年人。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创意目标,主动努力学习某些主题。他们确实有意愿认真学习,可是一周又一周过去了,他们却始终未能付诸行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自主学习如此艰难?作为设计师,又该如何提供帮助呢?

在哪些情况下学习更容易?

在一些情境下,成年学习者似乎很少遇到自我调节上的困难,通过观察这些情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同步课程。 有趣的是,即便这些学习者向我诉说他们在独立学习中的挣扎,他们往往会同时提到自己正在参加某个效果很好的其他科目课程。这类课程的关键要素似乎包括:固定的上课时间、明确课程范围和要求的教学大纲、充满活力的社交环境、受人尊敬的导师,以及适度的责任机制(通过学费、社会规范等形式)。然而,这些课程也通常存在功能性学习问题(如记忆、理解、熟练度等);而且学习者常常感觉课程内容与自己真正的学习目标脱节。

一对一辅导。 与传统课程相比,这种学习方式的效果似乎更加因人而异。更紧密的师生关系、个性化的反馈以及更明确的责任往往能激发出更多的魄力。然而,无论利弊如何,大多数辅导老师都没有固定的教学大纲。学习范围、预期成果和具体要求通常比较模糊,多为即兴制定,这导致许多学习者感到迷失方向或与学习目标脱节。

同伴学习小组。 在旧金山,成年学习者经常组织定期的晚间学习小组。据我所知,最常见的模式是大家在同一个空间里各自学习不同的内容,在学习前后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固定的学习时间、相互督促的氛围,以及与朋友相聚的乐趣。当小组成员学习相同的内容时,这种模式似乎更加有效,因为社交环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通过讨论深入理解学习材料的宝贵机会。然而,我观察到这些小组往往难以长期维持,几周或几个月后就会解散。能够长期稳定运作的同伴学习小组似乎相当罕见。

协作社区团体。 让我们暂时跳出技术领域,关注一下社区音乐团体、运动队和表演团体。这些组织与同伴学习小组有相似之处,都能提供结构化环境、社交责任感和社区归属感。但它们更注重协作:团队或乐队共同面对成功或失败。成员之间能深切感受彼此的进步或停滞。一个成员的成长可能会激励其他人也奋发向上。当有成员遇到困难时,其他人都有动力伸出援手。这种模式在表演艺术领域很普遍,但如何将其应用到技术学科的学习中,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基于项目的学习/学徒制。 当「直接动手」行之有效时,它往往是大多数学习者最青睐的方法。这种学习方式以实际目标为基础和范围,允许通过不断尝试来替代教科书学习,而项目本身则提供反馈和强化。这种方法也非常适合社交场景,无论是与同伴合作,还是在有经验的导师指导下进行。然而,当需要掌握的概念较为复杂时,这种即兴式学习往往难以深入理解概念基础

设定演示目标。 一个可靠(尽管压力不小)的学习方法是主动提出就某个主题做演讲,或教授一门短期课程。我在与播客主持人 Dwarkesh PatelJoe Walker 的交谈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模式。这两位主持人以深度研究式采访而闻名,他们通常会为每位嘉宾投入数十小时的学习。在所有这些情况下,都存在一个即将到来的高风险演示日期,这创造了紧迫感。同时,这个日期也设定了一个明确的终点:学习者清楚地知道何时能够「完成」任务。

让我们退一步,来看看这些方法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征:

  • 默认时间表: 这些学习结构通常会为学习安排特定的时间。这个时间往往是固定的,不易更改。这样做反转了默认模式:你不需要不断地督促自己去学习;相反,如果学习时间已经在你的日程表上,你反而需要做出决定才能取消它。

  • 目标明确: 我下一步该做什么?如何分配精力?什么程度才算「够了」?许多这样的学习结构能为这些问题提供明确的答案。

  • 进步感: 例如,通过完成教学大纲的各个部分,产出具体的学习成果,或与同学、导师进行交流讨论等方式,能让学习进步变得清晰可见。

  • 即时回报: 虽然掌握足够的知识来完成你心仪的项目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这些学习结构能够让你在短期内就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比如通过与同学讨论或完成练习项目。这些环境也可能让学习材料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增加你的学习兴趣。

  • 心理保障: 这些学习结构往往会传达这样一个信息:「别担心。你正在做正确的事。只要坚持不懈,你就一定能达到目标。」

  • 社会认可: 「对不起,周二我不能去,我那天晚上有[课/学习小组/辅导]」这样的说法,比「对不起,周二我不能去,那是我这周仅有的两个空闲晚上之一,我打算每周抽两个晚上学习物理」要容易得多。对自己说也更容易。这种结构为你提供了一种可以被社会认可的理由。同样,你可能觉得为了上课或参加相关主题的学习小组而提前下班是可以接受的,但仅仅是坐在办公桌前看教科书就显得不那么恰当了。

  • 好时机: 正如 Taylor Rogalski 所说,你可能有充分的理由去学习某个主题,但你可能没有充分的理由非得在这个星期六学习。即使这些学习结构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它们也能通过短期的压力创造出立即行动的动力:及时学习,否则就要承担社交代价。我对主要依赖负面强化持谨慎态度——稍后会详细讨论——但学习者确实需要一个今天就开始学习,而不是将来某天再说的充分理由。

当成年学习者尝试在我前面提到的那些结构之外独立学习时,他们往往会发现自己失去了所有关键要素。没有默认的时间表, 没有明确的目标,感受不到进步,得不到即时的回报, 没有成功的保障,缺乏他人的认可,也没有好时机。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就能理解独立学习者需要多么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了。他们不仅要学习艰深的知识,还需要创造并维持足够多的这些要素来保持学习动力。难怪他们经常感到举步维艰!

从时间开始

考虑到前面的讨论,独立学习者应该认真考虑加入或创建我提到的那些学习结构。比如,参加当地的课程、加入学习小组或找个导师;确定一个能推动学习的项目;或是邀请朋友们参加你要做的讲座等。然而,我接触过的许多成年学习者都有充分的理由解释为什么这些方法可能不奏效或不够理想。他们可能觉得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脱节;也可能试过几个导师但都不太合拍;或许唯一的空闲时间是清晨;又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准备讲座等等。那么,面对这些情况,这样的学习者该怎么办呢?

在与学习者的交流中,我通常首先关注的是时间。很多学习者往往会精心设计学习计划,准备各种学习工具,却忽视了为实际学习预留时间。一个经常奏效的方法是设立「学习约会之夜」。具体来说,就是每周固定一两个晚上,划出几个小时专门用于学习。然而,学习者还需要努力捍卫这些时间段,抵御接踵而至的社交活动和现实琐事的干扰。这通常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果他们能够坚持下来,就相当于为自己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学习环境,它能提供我们前面讨论过的几个自我调节要素:默认时间表、好时机,甚至是一个受认可的理由(「抱歉,我不能去,因为我把周二晚上安排给数学学习了。」)

在讨论时间管理问题时,一个常见的障碍是学习者实际上没有可支配的时间。他们的日程已被工作和个人事务排得满满当当。表面上看,他们似乎在晚上有几个小时的空闲时间,但每当他们试图利用这些时间学习时,却因疲劳而难以集中精力。幸运的是,这种情况有比较直接的解决方法。如果学习者希望取得实质性进展,他们必须适当削减其他活动,以便定期腾出几个小时的高质量学习时间。当疲劳成为问题时,人们往往会试图「想办法在深夜保持精力充沛」,但我从未见过这种方法奏效。相比之下,那些争取到公司允许在工作时间内学习、调整作息以便在上班前学习,或者把学习安排在周末的学习者往往更容易成功。在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之前,讨论其他更复杂的自我调节问题或学习策略都是没有意义的。

反对「自律」

在解决了时间问题之后,我与成年学习者交谈时常常会发现另一个问题。他们已经安排出了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发现自己本该阅读书籍,却在观看 YouTube 视频或处理电子邮件。或者他们被家里的闲聊或琐事分散了注意力。学习者在谈到这一点时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自责情绪。他们的想法类似于:「要是我能更自律就好了!」

我认为,当这些学习者给自己开「加强自律」的处方时,往往作出了错误的诊断。但他们察觉到有问题需要解决这一点是对的。造成困惑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在太多不同的场合使用「自律」这个词。让我说得更具体一点。

让我们从一个相关的古典美德谈起:节制。如果一个人的理性被低级欲望所支配,那么他就存在节制问题。在学习的语境中,这个问题表现为学习者过度沉迷于社交媒体或 Netflix,以至于这些欲望凌驾于理性之上。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者的确需要加强对欲望的控制,可能需要通过某种纠正性训练来实现。但我认为,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学习者并不存在这个问题。有力的证据是,他们平时并不会在社交媒体上浪费数小时——只有在开始学习时,这个问题才会突然出现。他们的欲望通常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对这些成年人而言,独立学习似乎存在某种特质,容易让他们被欲望所支配,或使他们产生心理疏离。有人可能会认为,这些学习者需要培养的是毅力——即坚持完成艰难任务的坚韧品格。典型的英雄主义故事常常描绘士兵们在恶劣环境中连日跋涉,或单亲妈妈每天破晓前起床写作数小时的场景。在这些故事中,任务本身必然充满艰辛,但主人公为了更崇高的目标而忍受这种痛苦。然而,这种观点似乎并不完全适用于我们讨论的成年学习者。有趣的是,同一个在自学时难以专注的学习者,在参与课程或学习小组时往往不会遇到太大困难。

因此,我认为这些学习者并不需要变得更擅长忍受必然痛苦的任务。相反,我们应该探究为什么独立学习对他们来说会伴随着如此多的痛苦(或预期的痛苦)。当我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时,我发现学习者通常有充分的理由来回避他们的学习:

  • 对计划缺乏信心。 学习者对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缺乏信心,不确定所选的学习材料是否真能帮助他们实现目标。他们不断质疑自己:是否选对了学习重点?选择的教材是否恰当?他们担心自己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 与真正的目标和兴趣脱节。 学习者对脑机接口的研究充满热情,却被本科阶段的微积分课程所困扰。他们对脑机接口的热忱无法转化为对 ε-δ 证明的兴趣。这些学习材料仿佛成了通往「精彩内容」路上的障碍,必须先被攻克才能继续前进。

  • 看不到明确进展。 学习者虽然坚持学习,却无法判断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成效。目标遥不可及,让他们感觉不到丝毫接近的迹象。

  • 感到徒劳无功。 学习者觉得自己进度太慢,无法真正理解学习内容,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他们被无能、不足和失败的感觉所困扰,陷入悲观情绪中。

  • 缺乏认可。 学习者感觉自己在争分夺秒,仿佛是在借来的时间里学习。他们从一个不利的位置开始,觉得自己本应已经掌握正在学习的内容。这项学习在社交或职业上「不算做」成就,这成了问题,因为学习者只有在不断取得可见的成就时才感到安全和自信。

「加强自律」并非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药方。如果你正在做的事情毫无用处、徒劳无功或毫无意义,你就不应该坚持。在最后一种情况——即感到不安时,从理性角度来说,坚持可能是个明智之举,但强行压制这种受威胁感很可能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引发更多内心冲突。

几个有助于治愈的主题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我认为值得认真对待这些感受,并试图解决它们。为什么要把独立学习视为需要通过严格自律和咬紧牙关才能坚持下去的事情呢?为什么要创造一种每次坐下学习都需要调动意志力的情况呢?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对日程表上划出的学习时间感到兴奋,将其视为我们给自己的一份满足好奇心和促进成长的礼物。我认为这是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尽管实现起来可能并不容易。

公园巡查员

成年学习者常常难以为他们想学习的每个主题找到一位好导师。在本科水平之上的主题中,合适的导师人选明显减少,而且大多数技术专家也不愿意定期花时间进行辅导。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也不特别擅长辅导。但如果我们回顾上面列出的问题,或者审视成功学习结构中的常见要素,我不确定辅导是否真的必不可少。

一个更恰当的比喻可能是「公园巡查员」。与公园巡查员交谈能增强你的信心,帮助你根据自身的体能和装备选择合适的路线到达目的地。他们可以向你保证,许多条件相似的人都顺利完成了这条徒步路线,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如果你告诉管理员你特别喜欢瀑布,他们可能会为你设计一条以瀑布为特色的路线。你可以询问为什么要绕那个又大又难看的弯路,当得知是为了避开滑坡区后,你会感到更加安心。巡查员可以给你一张标有他们建议的地图,这将帮助你了解自己在整个路线中的进度。

这种「公园巡查员」式的关系对专家的要求要低得多。这些问题你可以在一次简短的咖啡聊天中提出,也许一两个月后再进行一次跟进。无需确保每周都有固定的会面。这种方法对专家的教学经验不足也更为包容。我曾经对成年学习者扮演过这样的角色,将他们的实际目标与学习材料联系起来。据我的经验,这种方式非常有帮助,同时对我的要求相对较少。

这个概念源于我在《我们如何学习》一文中提出的一个设想:或许大型语言模型能够提供这种学习指导。我认为,这种前景在提供更细致的信息方面极具吸引力:它不仅能推荐该读哪些书,还能根据学习者的具体目标建议阅读哪些章节。然而,建立信心这一环节更多涉及情感和人际关系,可能还是由人类来完成更为合适。在我看来,在提供高层次指导方面,人类「公园巡查员」的供应是充足的。

调整学习预期

我遇到的许多成年学习者正在初次接触高等数学或物理学。这些学习者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不切实际的预期。首先,他们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习惯了阅读自己专业内的资料。然而,对于这些学习者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新领域的解释(尤其是在符号和抽象概念方面)比他们原本熟悉的内容要复杂得多。

这些学习者常常感到挫败。他们要么觉得自己进步太慢,要么尝试以平常的速度阅读却发现自己几乎无法理解内容。这种情况会让人产生一种徒劳无功、注定失败的感觉。然而,这种感觉实际上是不必要的。现代信息文化可能加剧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接收到这样的信息,仿佛任何知识都可以通过一个二十分钟的视频,或一篇简短的博客文章轻松掌握。事实上,放慢学习速度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问题。只要学习者稳步向前,他们终将取得显著进步。但是,努力的感觉,真正与每一页内容搏斗的体验,对许多人来说往往是陌生而令人生畏的。

Sheldon Axler 在 Linear Algebra Done Right 的导言中给出了一个恰当的忠告:

阅读数学不能像阅读小说那样。如果你能在不到一小时内浏览完一页,那么你的速度可能太快了。当你遇到「请自行验证」这样的提示时,你确实应该进行验证,这通常需要你动笔推导。当某些步骤被省略时,你需要自己补充缺失的部分。你应该深入思考并充分内化每个定义。对于每个定理,你都应该寻找例子来理解为何每个假设都是必要的。与其他学生讨论对学习会很有帮助。

遗憾的是,我遇到过几位读者,他们因在学习这本书时进展缓慢而感到沮丧。令人惊讶的是,他们都没能回想起导言中提到的这一点。即便他们记得,我也不确定是否能有多大帮助。至少在旧金山,速通(speed-run)一切的冲动已深深根植于文化中。如果某件事无法速通,人们往往会认为这不是值得投入时间的事情。不过,参加课程和学习小组似乎能够抵消这种影响,因为它们营造了一种共识:每个人都学得很慢。

值得注意的是,书籍这种媒介本身在这方面并没有提供太多帮助。在上述引用中,Axler 列举了学习者应该采取的各种行动——这些都是在书本范围之外,需要学习者自己安排的。显然,书本可以做得更多,使这种有条不紊的行为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比如通过支持理解的交互方式。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例如展示他们累积的学习成果,并预测他们达到关键里程碑的时间,就像 Math Academy 所做的那样。

享受过程

我要谈论的是那些被明确目标驱使的成年学习者:他们学习是为了推进一个对自己至关重要的项目,或是解答一个他们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这些学习者与学习材料之间的关系,与普通学校里的学生有着本质的不同。后者学习往往只是为了在一些乏味的表格上敷衍了事地打个勾,或者仅仅是为了避免受到惩罚。

然而,这些学习者对实际目标的执着可能会如此强烈,以至于许多成年学习者不愿意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沉浸到学习材料中去。在他们眼中,所有的前置知识都只是「妨碍」了他们想要完成的项目。如果发现必须在学习计划中增加新的主题,那就仿佛又增添了一道新的障碍。我能够理解这种心情,但这种态度实际上意味着学习者注定要耗费无数时间,在克服重重障碍中艰难跋涉。

另一种更好的方法是:一旦学习者意识到某个主题对他们的项目至关重要,他们就可以尝试培养对这个主题的好奇心。如果不再把学习材料仅仅视为通往目标路上的绊脚石,那么它本身的魅力就会开始吸引人。具体来说,我发现在深入研究那些更为艰深的材料之前,先从观看一个引人入胜的主题讲解视频开始会很有帮助,这样可以激发学习热情。此外,鼓励学习者与同伴或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和他们的疑问,也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正如哲学家 Agnes Callard 所说,推特是一种让人关心任何事物的方式

我在《我们如何学习?》一文中提出了另一种方法,那就是通过建立学习者项目与前置知识之间的有意义联系,来充实预备课程的内容。我曾在与学生交流时实践过这种方法,效果似乎相当显著。我推测,当今的大型语言模型在这方面可能大有潜力,尽管我尚未进行相关实验。

对某些学习者而言,我认为真正的障碍在于他们缺乏一种「许可感」。这些人天性好奇,本该乐于沉浸在预备知识的学习中。然而,他们觉得自己不允许享受学习过程,认为必须立即开始创造价值,其他一切都是可有可无的奢侈。这种心态是很难扭转的。

对某些学习者而言,这种信念可能确实符合实际情况。他们的创业公司可能真的没有太多时间可以浪费。在这种情况下,我通常会建议采取一种综合方法:一方面快速应对眼前所需,另一方面则慢慢而稳步地为未来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然而,很多时候这种信念实际上并不符合事实——只是感觉上如此。一个常见的原因是学习者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及其产出的评价。对此,我只能建议这是一个值得与心理治疗师深入探讨的话题。至于设计师在这方面能做些什么,我不太确定。

————————

如果你是一位独立自主的成年学习者,正在为自己真正关心的事物而学习,我很想听听你在这方面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

特别感谢 Alec Resnick 和 Sara LaHue 的宝贵讨论,也衷心感谢众多与我分享学习历程的成年学习者们。